MAGIC

你为什么不成功? ——评《社交网络》

沧澜:

《社交网络》根据本·麦兹里奇的小说《意外的亿万富翁:Facebook的创立,一个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的故事》改编而成。主要讲述马克·扎克伯格和埃德华多·萨瓦林两人如何建立和发展Facebook的发家史。[摘自百度百科]


正因为这个介绍,在观看之前我一直将这部电影贴上励志标签,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一个讲述如何成功的鸡汤,像以前看过的所有描写成功人士的书籍电影那样。然而我错了,彻彻底底地错了,如果这是一碗鸡汤,那也是带毒的那种。


从小到大喝过无数鸡汤,成功人士的案例无一是告诉你他们有着优秀的品质但还是普通人,你只要像他们那样就可以走向成功。而《社交网络》不同,看完电影如同撕开了血淋淋的现实,让我不自觉地扪心自问一句:你为什么不成功?


不为其他,只因为比你天才的人还比你努力,因为那些品质你不是那么容易就拥有,因为你的能力够不上。所以别人的二十几岁建立了无以伦比的社交帝国,是白手起家的最年轻亿万富翁,而你,什么也不是。



 


回到电影,《社交网络》这部电影描述更多的是Mark自身的成长,事业和情感两条线并行,甚至更侧重于情感。我的关注重点却在事业线上,因为我很好奇,为什么电影里每一个主要配角,比如双胞胎Winklevoss兄弟, 比如Eduardo Saverin,比如Sean Parker等,他们都是天之骄子,平凡人难望其项背。然而最后成功建立并拥有Facebook,踏上王座的却是Mark Zuckerberg一人。


是才能,还是其他?


抱着这样的疑问,我再次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电影,试图比较这些人与Mark的不同在哪儿,反复观看才隐隐有几分明白。


 


首先来说说双胞胎吧。双胞胎这样的人物应该算顶级高富帅,长得帅家世好、Porcellian俱乐部成员、赛艇队的运动员,电影开头说的受女孩子欢迎的类型。


家庭教育在他们身上刻下深深的烙印,固守着哈佛绅士的风度,想用正当手段。可惜他们遇见的对手并不是一个具有体育精神的人,毕竟商场如战场,而非体育赛事。在这里没有固定的规则,只有永恒的利益。


就像双胞胎之后提起诉讼的原因,也应该是由于Facebook带来的庞大的利益,或许还有一部分是因为这是他们顺风顺水的成长道路上栽得最狠的一个跟头。


至于被窃取想法的愤怒,用残忍一点的说法,互联网行业的创意不值钱。“我有一个好想法,只缺一个程序员了”,这句话可能是IT业流传最广的笑话。最重要的根本不是你的想法有多好,而是你能否将这个想法实现,成功转换。


更何况Mark并不认为自己有窃取什么,Facebook的每一行代码都由他自己创造,核心与三人的提议完全不同。差别就像别人提议画一个女人,他画出了蒙娜丽莎,这幅画就是他的,所以他在谈判桌上理直气壮嗤之以鼻,在Divya说“你窃取了我们TM的整个想法”时,轻蔑地讥讽。


不过在这场“比赛”中,他确实有不道德的地方,但并不在于创意,而是偷跑这样的行为。当律师问起为什么要故意拖延时间时,他表现出与之前的咄咄逼人相反的沉默。


在如实告知,让双胞胎去找另一个程序员完成网站,让Facebook(那时候应该叫The Facebook)与别人公平竞争;还是故意拖延时间,抢先一步推出自己的网站消灭潜在对手之间,Mark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偷跑”这个在体育赛场会被违规罚下场的行为,在商场上并不算什么。


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


双胞胎开始也并没有将网站放在心上,因为电影中他们的出场都和Facebook有关,显得似乎很重视,其实不然,让我们来理一理时间线:


1.Mark在被Erica分手后,仅用了一个晚上就做出了Facemash,成功将哈佛网络弄瘫痪,Winklevoss兄弟也因此找到Mark希望合作。


2.在双胞胎被邮件各种搪塞,专注赛艇训练的时候,The Facebook已经上线,成功通过凤凰社的邮箱拥有第一批用户。


3.当双胞胎知道消息,找Mark询问,发律师函警告等待回音的时候,The Facebook拥有四千个用户,决定扩展到耶鲁、哥伦比亚和斯坦福。


4.当他们找校长Summers谈话的时候,The Facebook在两个星期前已经扩张到斯坦福,并且覆盖了29个学校,拥有七万五千个成员。


5.当双胞胎参加亨利皇家划艇赛的时候,Facebook已经扩张到了欧洲,剑桥、牛津以及伦敦经济学校。


Winklevoss兄弟他们将这件事放心地交给只见过一面的陌生同学,专注着自己的生活与学业,对赛艇比赛都更加上心,Facebook的所有事情他们都是发生之后才知晓。如果不是网站最后的成功,或许这只会是他们生命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与他们相反,Mark将网站作为他的事业,专注地把所有时间投入其中,这大约就是Mark能成功建立Facebook的原因,因为他在此时表现出的可怕的执行力。


表面上看三人只慢了网站上线前的42天,实际他们已经晚了太多,而后的每一个决定都慢了不止一步,最后被远远甩在身后。


 


Winklevoss兄弟的思维更接近于传统行业,而非新兴的互联网产业,与他们同为富N代的Eduardo Saverin也犯了同样的错误,用传统行业的思维去衡量互联网行业。


虚拟的互联网与其他任何实体产业都不一样,但传统行业的前期工作完成到了该盈利的时候,互联网可能还在进行用户积累。四千人的用户群看似庞大,实际上一点动荡就会让他们流失。


Eduardo没有明白这一点,他是一个优秀的投资人,不然不可能在一个夏天赚三十万美元。广告这个手段确实可以收回投资甚至支撑公司之后的运转,但是不适合The Facebook,这是在斩断它的发展前景,也和Mark的理念背道而驰。


当然,这并不是说Eduardo对公司没有一点贡献,金钱的支持和扩张的方法,在他和团队在一起的时候,他对公司是有帮助的。而当他独自在纽约的时候,他也在用自己的方法帮助Facebook,放弃实习工作,在纽约坐14个小时的地铁找广告商。


非常辛苦但是恕我直言,没找对方向的努力等于无用功,他应该在加州和他的团队在一起,而非纽约。一切的剧变发生在加州,团队的发展扩张任何决定都在加州,Facebook的核心在那里,Eduardo不在那里,他已经无形地被排除在核心之外。团队甚至不知道他在做什么,还以为他在做实习工作。Mark虽然在电话里听见他说放弃了实习,却没有放在心上,因为他有很多事情要考虑,Eduardo所做的工作在他看来都是没有贡献的。


Eduardo是联合创始人,他的名字在开始挂在网站上,然而他甚至不会改自己在Facebook上的感情状态。他与Facebook格格不入,就像Sean说的,他不是Facebook的一员,更像是穿着可笑的西装到处乱走,假装还在管理这家公司。


抛开Sean的偏见与过分的嘲讽,事实也确实如此,他并未参与Facebook在加州以后飞速发展的阶段,所以,他已经被落下了。


其实我无法理解一个投资商,为什么能在还不了解项目的时候就砸钱,为什么会冲动到冻结资金,为什么还没看清条款就贸然签下合同。


哈佛的投资协会的主席就这个水准?并不是,感情蒙蔽了他的双眼,重感情是他的优点,也是致命的弱点。


Facebook在他眼中是朋友的事业所以要支持,而不是这是我自己的事业所以要奋斗,他对公司有关注,但远远不够。于是他可以毫不犹豫地在前期用金钱支持Facebook的发展,也能因为“我想得到你的注意”这个堪称荒谬的理由轻率地冻结资金。


他不知道资金对一个刚起步没多久的公司有多重要吗?


不,他知道。正因为Eduardo清楚这一点,他才会用这个作为威胁,来换取他想要的,Mark的注意,或者说友情,这也是他走的最错误的一步棋。


Mark毫不犹豫地将Eduardo踢出了公司,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中,所以不允许Facebook受到任何威胁,即使这个威胁来自于对他有过帮助的朋友。Mark永远不会后悔这个决定,因为它是正确的,Facebook不能有隐患,一个会因为感情冲动切断资金的CEO,就是其中之一。


常人或许会因为牵扯到朋友而踌躇不决,但Mark不会,他在给Eduardo打电话的时候就做出了决定,他是那样的冷静理智,将友情和事业完完全全的分隔开。所以在打电话的时候他会情绪激动地阐述冻结资金可能引发的恶劣后果,却不会说什么你辜负了我的信任这种话。他将对方当做生意伙伴,在当时就想着清除隐患,并不像Eduardo那样单纯地信任只因为他们是朋友这样。


当你作为一个公司的掌舵者时,感情如果成为你决定的因素,那么船迟早会沉没。有时候需要一点决断力,不然走不了太远。


 


最后,来谈谈Sean Parker。


其实我并不是很想谈论他,因为《Facebook效应》里面的片段总在我脑海你挥之不去。没有Sean Parker就没有Facebook的今天,也不会有Mark Zuckerberg的成功,这是我在看完那本书后最大的感想,然而电影并没有这样表现。


单看电影,Sean是一个天才,即使他轻浮、放浪不羁,他依旧天才。他和Mark是同类,不在乎道德只追求结果,他认同Mark的野心因为他同样拥有,在Facebook仅仅拥有七万五千的用户的时候,他已经看见了十亿美元的前景。


Mark自己甚至都没有这样的眼光和信心,他想着扩展到100个大学的时候,Sean说我会让你进入两个大洲。最重要的是,这并不是空口说白话,他有能力做到这点。


Mark崇拜着Sean,中餐厅见面时他眼中满满的都是仰慕,闪着光芒,活脱脱一个迷弟。Sean是Mark的引领者,他信任着Mark的能力而非其他,他相信他们可以改变世界,他看见了Facebook远大的前程。他引导Mark成为一个合格的CEO,然后,变成另一个被逐出局的人。(电影的表现倾向于此)


Mark和Sean是同类,他们同样的天才,同样的理智,同样信任对方的能力,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他和Mark的关系,就像最后一个在警局,一个在公司,一个在画面的左边,另一个就在右边。Mark的生活由编程和事业组成,Sean的生活除此之外还有着数不清的美人和派对。有时候人需要一点自制力来防止自己摔下深渊,但那样的他就不是Sean Parker了。


 


我在看了多次电影后终于明白,普通人之间的顶尖人物与天才依然有着差距,而天才与天才之中也是不同的。有时候执行力、决策性、眼光和自制力,甚至性格等方面,若是差一点,后果可能就是不可逾越的天堑。这就是为什么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那样优秀,最后只有Mark成为了Facebook的国王。


而最扎心的一点可能是,你连普通人的顶尖都不是,你的努力程度还没有到拼天赋的地步。成功和不成功都是有理由的,在找到理由后,我已经被打击到几乎怀疑人生。


不过令我自己都感到惊讶的是,看完《社交网络》我没有选择瘫在沙发上做一条只会喊“666”的咸鱼,而是喝下了这碗毒鸡汤并开始奋斗。


仔细想想其实也不该意外,以前在看到成功人士分享经验时,我总觉得自己还年轻,我只要以后开始努力就没问题。而现在我才发现,成功的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改变世界,你再不努力,连适应这个世界都做不到,这真是太可怕不是吗?


——The End——


社交网络这部电影怎么说呢,事业线感情线镜头的运用语言的分析等等等等,每一点都可以拿出来写个几千字的观后感,这次只写事业线都差点收不住。


好的电影每看一次就有更多的感触,等哪天有空,还是来试试拉片吧。

评论

热度(211)